当今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在家依赖父母,在幼儿园依赖教师。教师无意间的过度关爱,剥夺了幼儿成长的自主机会。幼儿园教师应把幼儿成长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把生命力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烦死了,我们都知道了”
事件:从幼儿走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的叮嘱就开始时时环绕:“两队排整齐,后面的小朋友要看着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排好队洗手,不要挤,把小手洗干净,先沾些水,再搓肥皂”……每天的循环往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是为了呵护孩子们。
可有一天,我带孩子们外出做游戏,他们高兴极了。“排队要站好……”在我滔滔不绝地要求小朋友时,我听到一个声音在轻声嘀咕:“烦死了,我们都知道了。”
反思:孩子的一句“烦死了”引起了我的思考,多少年来,幼儿园教师总像母亲似地在耳边叮嘱着孩子们:要这样,不要那样,要不会怎么样……事实上,我们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学习成长的机会。人的成长需要实践经验,幼儿的亲身经历比教师的语言更容易让他们记住。一句“烦死了”,让我知道幼儿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无知。正如美国幼儿园给家长备忘录中所说: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的时候,我需要经过由痛苦的方式来学习。
策略:相信幼儿,自主管理。为了让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其当家作主的意识,我们在对幼儿教育和班级管理上,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排队、洗手、卫生管理的要求和人员的安排,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相互约束,这样教师轻松了许多,幼儿也成长了许多。
“瞧!这么多纸怎么办呢”
事件:下课了,孩子们像小鸟一般飞到了室外的场地上,他们三三两两地玩耍着,有的玩球,有的玩飞盘,玩得非常开心。随着上课音乐的响起,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玩具往教室跑。室外的玩具凌乱地放在那儿,此时当班的老师连忙跑过去,急急忙忙地收拾起来。
在幼儿园手工区,幼儿将剪下的废纸丢在桌上,十分杂乱。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们说:“瞧!这么多纸怎么办呢?”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明白了,有孩子立即跑过去拿来一个纸篓,我笑着说:“下次活动时,记好在这个区域放个纸篓。”孩子们高兴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手工区再也看不到废纸乱丢的现象,因为每次总有一个纸篓静静地摆放在旁边。
反思:时常听到幼儿园教师说:“天天跟着孩子们真累。”可是,这个场景让我感到,其实许多的累是由教师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适时地收回自己的双手,多让幼儿伸出小手,让他们在想办法、共同商讨和教师的支持中不断成长。
策略:细心观察,恰当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教师应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幼儿的引路者,教师需要观察、倾听和引导。
幼儿教师需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多创造适宜的时机,帮助幼儿不断成长。倾听,才能了解幼儿内心的困惑、想法,也是对幼儿有效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常常倾听幼儿间的交流、争执、困惑、痛苦。在了解幼儿的内心后给予幼儿适时引导,引导幼儿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老师,我自己能拼好”
事件: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工作着。我看见智力区的蒋圆在玩着拼图。有一块拼图部件,他拼来拼去就是找不到合适位置。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看到他几次都拼不上去时,我忍不住地走上去帮助他。可我的手刚伸过去,蒋圆就抬起头来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自己能拼好。”说完,他低下头来认真地工作着,在他多次尝试下,拼图终于完美地拼好了。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陷入思考中。
反思:这个事件让我不禁联想起一则故事:一天,有个路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可始终没有出茧。出于好心,路人就用携带的一把剪刀把茧剪掉了一些,幼蝶轻易地爬了出来。可就在路人为自己刚才的善良之举而暗自高兴时,幼蝶却死掉了。好心的路人这才明白,原来幼蝶破茧挣扎也是在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强壮,得以生存和飞翔。路人没想到自己的好心之举却害死了这只本可以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我差点扮演了好心的路人,抑制了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支持和帮助,但是要适可而止。适时地给予帮助,而不是替代才是幼儿教师要做到的。
策略:放开手脚,给予机会。幼儿的成长是在家长、教师的担惊受怕中走过的。我们担心他们摔跤,可越摔跤他们走得越稳;我们担心他们碰壁,可越碰壁他们懂得越多。其实,幼儿年纪虽小但潜力无限,他们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和成年人一样。这是人本性的东西,只是看我们怎么去正确地引导。教师不仅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更要逐渐地放手,给幼儿锻炼成长的机会。要帮助幼儿磨炼、形成自己的“保护壳”,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护他们。教师应该让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幼儿解决自己可以应付的问题,还要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去学习成长。教师要“放手不放眼”,要用鼓励的眼神为幼儿鼓劲,使其在勇敢的尝试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比圆圆先拿到,我先看”
事件:图书角里的争吵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磊磊与圆圆为了一本书吵了起来。原来,两个人都想看这本书,为了避免吵闹,赶快解决冲突,我连忙走过去说:“不要吵了,这本书谁先拿到,谁就先看。”磊磊快乐地欢呼道:“我比圆圆先拿到,我先看。”圆圆不高兴地“哼”了一声,低下头拿起另一本书走了。当我看到圆圆的样子,我为自己刚才的举动而感到后悔,逃避幼儿间的冲突,以自己的思维和方式进行简单处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呀!
反思: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争执时常发生。当孩子们向教师求助时,我们该怎么做?是一句简单的处理意见,还是强行地制止?其实,幼儿间的冲突恰恰是他们学习成长、获得经验的时机。如果像我一样为了避免幼儿间的冲突,简单地给一个处理的意见,不仅错失了幼儿自我学习解决冲突的机会,也无意间伤害了孩子和自己。
策略:耐心倾听,适时引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幼儿的表现,发现他们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支持。于是,当幼儿发生冲突时、当幼儿解决问题时,我总是站在他们背后,静静地观察。而不是过去“善意”地制止,也不是简单地去帮助,在幼儿自己无法解决时,才上去给予支持和引导,将以前的“给办法”改成和幼儿一起“想办法”,将简单帮助改成婉转暗示。
教师通过策略的转换,能使幼儿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教师也会感受到放手后的省心、省力和教育方法的提高。多给幼儿一些机会,让他们获得成长的经验;多给幼儿一些思考,让幼儿获得能力的提高;多给幼儿一些支持,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做一名省心、省力、智慧的教师,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生命的灵动,获得自主成长的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