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龄互动中的别样收获——透视来自上海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探索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前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打破幼儿年龄界限,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等做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是,它在课程衔接、师资队伍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瓶颈却值得关注。
在上海,部分试点幼儿园的混龄班实践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为了能上混龄班,不少家长甚至提前半年以上预约。其实,这种教学模式早在12年前就开始在上海进行试点,但由于始终处在争议中,因此试行的幼儿园并不多。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前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培养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的“兄弟姐妹”情感等做法,已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所了解,但是它在课程衔接、师资队伍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瓶颈却使其在幼儿园的推广举步维艰。如何使混龄教育发挥其优势和长处,为今天的学前教育所用呢?就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教与学在异龄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闵行区民办依霖幼儿园目前有19个班级,其中有3个班级正在试验混龄班,一个30人左右的幼儿班上小、中、大班年龄的孩子各占三分之一。
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儿童可以与年龄大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他们有机会向大年龄儿童学习,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样,年龄大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获得快乐的体验。
3岁的欣欣是个胖胖的小女孩,刚入依霖幼儿园时,看到生人就哭,一句话也不说。在一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参与率都比较低,不愿与其他同伴交往。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鼓励欣欣来参加混龄角色游戏。比她大两岁的雯雯像姐姐一样带着欣欣参加游戏,欣欣很快融入了其中。
和欣欣类似,在依霖幼儿园的混龄班中,老师们没有像平常一样组织孩子在一起开展游戏,而是将全园的百余名孩子按大中小三个年龄组,编组成一个个“小家庭”。由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学知识。在混龄班里,孩子们就像这样被分成许多三人小组,每组都由“老大”“老二”“老三”组成。同伴之间就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的幼儿就像兄弟姐妹般地一起生活着。
朱莉老师在依霖幼儿园已有四年多带混龄班的经验。她告诉记者,其实混龄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简单、机械地把大小孩子放在一起上课,他们会根据班里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上课方式。像这种混龄活动,能让年长的孩子享受到当哥哥、当姐姐的乐趣,而让年幼的孩子能感受到做弟弟、做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和帮助。
据依霖幼儿园园长徐刚介绍,其实,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根据学校这几年实施混龄教育的经验,她发现混龄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孩子在班内的角色是动态化的,在园三四年,可以让孩子把老大、老二、老三的角色都扮演一遍。混龄的角色转换使幼儿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责任,同时还有同龄间的公正。
依霖幼儿园教师朱香则在实践中体会,混龄班的幼儿,不会像其他幼儿园的新生班,刚开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哭声一片。年龄大的孩子,会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带领他们做游戏,遵守班级的常规,带领小弟弟妹妹学习的速度远远比老师专门的教授更加有效。
混龄教育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
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确实给上海学前教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为什么推广起来却如此难呢?童的梦艺术幼儿园园长何敬红指出,主要原因在于一个班的孩子较多,师资力量难以跟上。而混龄班的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又都较为复杂,作为一名混龄班的老师,她必须学会掌握各年龄幼儿的特点,善于观察,及时跟进,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更多地采取开放式、个别化的教育,让儿童能够自由地交往,充分地学习。同时,在混龄教育过程中,除了老师教儿童之外,混龄班的老师还要充分运用“儿童教儿童”的方法,如同龄之间幼儿相互促进、混龄之间幼儿相互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幼儿的身心都能往最近发展区发展。
依霖幼儿园老师朱香刚接手混龄班教学时,甚至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恐惧。在此之前朱香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混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她发现混龄教育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在组织集体交流和讨论时,老师的提问既要考虑如何挑战大年龄幼儿的思维,又要顾及到混龄幼儿之间合适的距离。在户外运动时,老师要通过刻意安排各种运动器材,既产生能有利于同龄合作的游戏效果,还要兼顾到混龄幼儿之间小步递进的平行模仿。
“幼儿混龄编班后,对师资数量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也是全市幼儿园无法全面推行混龄班的原因之一。”在依霖幼儿园园长徐刚看来,带混龄班的老师,在教学上要具有能把握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教学技能,他们除了有自身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同时掌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方法。同时,因为混龄班两位老师带班有分工,承担的教学要求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此外,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而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无所事事。同时,老师还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如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按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最后,幼儿教师还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此外,不少幼儿老师也指出,混龄教育还容易造成大年龄幼儿争强好胜的表现,从而影响小年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现象是,混龄班老师又常常对小年龄儿童比较重视,对大年龄儿童要求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年龄儿童的发展。混龄教育带给我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界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关键在于好的实施策略
在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幼儿园普遍实行着混龄教育,但这些国家幼儿学生数较少,国情社情、课程设置也与我国不同,简单模仿、照搬显然不行。
有着多年混龄教育经验的童的梦艺术幼儿园园长何敬红建议使用不完全混龄的办法。即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按照年龄分班,幼儿运动实施以同龄为主、混龄为辅的原则,而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则实行混龄。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采用混龄、分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有效安排不同大小的幼儿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日常活动中,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布置任务、分配角色。老二是尝试着学习、老三则是跟随着学习。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让大年龄幼儿去帮助小年龄幼儿。在合作中,孩子们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通过交流合作,使幼儿达成共识,促使每个孩子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跳跃性发展,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黄娟娟则建议,混龄班的开设要依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进行。“在适龄幼儿多,‘入园难’的情况下,幼儿园应以平行编班为主”,她解释说,截至2011年1月,上海市共有幼儿园1252所,实施混龄编班的幼儿园不超过20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教材都是同龄编排的,并且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在基础课程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比例分配上,是80%∶20%,也就是幼儿园要将80%的时间用在执行二期课改的基础课程上。
此外,由于混龄班无论是在课程教材、环境创设还是师资条件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推广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或者由于幼儿园设点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源不足时,混龄编班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混编在一起,既可解决幼儿园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学习环境,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责任心培养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这种混龄教育的模式,对目前无兄弟姐妹的幼儿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除了推广困难之外,为配合混龄教育,混龄班的开设还需要环境的创设。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既然每个孩子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也就有自己生活的空间和喜好。
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依霖幼儿园就将原来一个大的活动室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域。孩子们除了有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场所以外,还有进餐的地方,如有小厨房(便于自己洗涤餐具),有休息(午睡)的地方和大龄儿童作业学习的场所。这样的设置体现了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依霖还布置了集体活动区域、小组活动区域和个人工作地毯三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区域内的材料提供体现了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
在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上,童的梦幼儿园提供了适合做操、进行运动的大型人工草坪和各种组合式运动器具,同时也创设了富有野趣的户外运动和活动环境,如小山坡、沙池、小树林、小河等。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一些有野趣的运动和游戏活动,幼儿可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
混龄教室里的玩具也是丰富多彩的。多种类的玩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前提。模拟实物玩具能够直接引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记忆与联想,诱发他们在游戏中对生活的模仿,对混龄集体中的小年龄幼儿特别适宜。棋类、牌类等玩具,需要幼儿熟悉游戏规则才能玩起来,适宜混龄集体中的大年龄幼儿。积木、珠子、游戏棒等玩具,无论什么年龄的幼儿都可以用来做游戏。
“毕竟只有少数幼儿园在试点实施混龄班,对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当前很难进行评价。对于运用混龄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问题,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联合更多的幼儿园共同进行研究,在验证其有效性后,再进行推广。”黄娟娟说。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混龄班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缺失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混龄班恰恰能弥补独生子女先天的家庭缺失,让他们体会到3至6岁之间各个年龄段的想法,也让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学会了谦让、耐心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在混龄班中,大点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责任感,比较小的孩子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会非常快,混龄班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
“混龄教育在中国以往传统的教育体系下,老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幼儿进行学习,主要靠说教和强化记忆的方式,并要求幼儿只能学习老师认为有用的东西,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难以开发每一个幼儿的内在潜能。在同龄班中,发展比较慢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混龄班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不同年龄孩子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年长的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却会经常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由于他们帮助了别人,又得到老师的赞扬,年长的孩子会更加乐于帮助他人。同样,年幼的孩子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从而得到年长孩子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不经意间,教与学就这样在异龄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