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该中心去年收集到的58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有1684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近1/3。而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人群中,10岁以下的患者,共1357例,占23.13%,儿童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占据了报告总数近1/4。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儿童容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呢?专家指出,药品用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合并用药、重复用药等都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而儿童用药在剂量方面,存在着不是根据体重来算剂量的误区,导致近几年来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一直居高不下。
合并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
在深圳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一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社区健康中心进行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和地塞米松时,突然胸闷不适,院方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维生素C静脉滴注,患者15分钟后突然昏迷倒地,颈动脉没有搏动,呼吸微弱。报告医生进行急救,后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根据调查,不排除原患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不排除猝死可能。但是,根据相关资料,克林霉素和地塞米松存在理化配伍禁忌可能性,因此不排除错误合并用药而增加用药风险的可能性。
根据监测统计,在2011年深圳587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有1684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28.66%,其中单一用药不合理发生1164例,两种药合用不合理发生408例,3种药同用不合理发生112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与药品同用数量呈正比。
深圳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钟翎教授说,单一药物使用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是用药错误、用药不对症或无适应症用药,其次是剂量不适当、过度使用输液或注射剂、重复用药等问题比较严重。而在多药并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是不适当合并用药,导致产生药物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毒性增强。还包括配伍禁忌使用,以及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同用或重复给药等。“同时服用几种药品会产生一些合并用药的副作用,药品合并使用会产生一些聚集性的信号,比如,很多人会把维生素C跟其他药品一起使用进行注射,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果单独使用的话,就只是很普通的维生素,或者进行口服,基本上就不会产生问题。”钟翎说。
给药方法不当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忽视用药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均可诱发药物性损害。”市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吴斌也表示,“比如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碍作用与其血浓度有关,直接静脉推注则容易引起呼吸抑制。”
女性比男性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除了给药因素外,药物因素和患者因素也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药物因素来看,药物本身的不良作用可引起患者产生不期望的或者有害的反应。“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出现淤点、淤斑,同时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吴斌说。其次,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的不良相互作用,一方面会造成药物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另一方面使毒副作用增加或者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而危害机体。例如,异烟肼引发肝炎的发生率为0.1%,但与利福平合用时,肝炎的发生率比单用时要高10倍。此外,药物的剂量、剂型、质量等也都会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冠心平中的不纯物对氯苯酚则是发生皮炎的原因。”吴斌介绍。
而从患者因素来看,遗传、性别、年龄、个体差异、营养状况、病理状态等都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吴斌说,遗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造成不同人种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有的家族会对某一种药物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过,不同的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也有不同反应,有些患者对药物特别敏感,同等剂量的药物可引起比一般患者更强烈的反应。因此,当某一药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时候,并不能说明该药品质量有问题,而是不同个体差异的不同反应。
一般而言,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女性要高于男性。比如在2011年发生的170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有904例,男性只有805例。吴斌说,由于男女生理功能的不同,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对泻药及其他刺激性强的药物敏感,有引起月经多、流产以及早产危害。而年龄也是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中药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国内药品没有经过儿童和老人的临床试验,加上他们一个身体未发育完全,一个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慢。因此,儿童和老人是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群。
因此,吴斌建议,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店药师,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良和遗传缺陷者等特殊患者要注意自身的用药禁忌,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此外,某些药物需按一定周期使用才能保持药物在血液的治疗浓度,患者应该提高自身用药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占比近1/4
儿童时期,由于身体各种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不断发育生长时期,因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给儿童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较大的难度。
根据监测,在去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人群中,10岁以下的患者,共1357例,占23.13%,占据了报告总数近1/4。因此,近几年来儿童用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深圳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专家指出,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能损害孩子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粘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肾脏损伤。胃福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鼻眼净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要特别慎重,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
“很多小孩发烧以后,家长希望一两天能好,就要医生给吊针。”钟翎说,“你看在医院打吊针的大部分是小孩子,这么壮观的场面在国外是看不到的,这需要医生比较理智地去判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用抗生素。”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专家建议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用药物,特别是不要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此外,专家还建议儿童所有药物品种应该少,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给药,联合用药应该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不合理用药方面,存在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儿童用药的剂量。”钟翎说,由于目前儿童用药的缺乏,很多药品没有儿童用药的剂型,有的家长稍一不注意就会根据成人用药量来判断给孩子的用药量,有的就是成人用量的一半,“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儿童用药要根据其体重去计算其用量,有的孩子体重重但用量少的话,达不到治疗效果,有的体重轻但用量却多的话,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其次,不要随便到药店给小孩买药吃,尤其是孩子没有吃过的更不能随便买来吃。
■用药误区
根据深圳市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监测发现,深圳市民用药普遍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1、看广告买药
专家:患者要选择用药,尤其是选用非处方药的时候,容易受药品广告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特殊情况,尤其是两岁以下儿童应慎用感冒药。
2、滥用抗生素
专家:使用药物的时候,存在滥用处方药的情况,抗菌药物更是滥用的重灾区,比如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很多人只要有个头疼脑热就立马用抗生素。
3、用药方法不当
专家:缓控释制剂不能掰碎或者用水溶解后服用,因为掰碎会破坏制剂的缓控释骨架,而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儿童用药要根据其体重来计算用量,体重重而用量少了,达不到治疗效果,体重轻但量多了,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4、储藏不当
专家:市民对储藏药品多不太注意,比如不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忽视药品的储藏条件,容易造成药物保存不当而失效。因此,有小药箱的家庭最好三五个月要定期清理药箱,清理掉过期失效的药品。而处理过期药品的时候,胶囊药品最好掰开、片剂也捣碎成粉末、口服溶剂等都倒到马桶里面冲掉,不能随意当做垃圾扔掉被别人回收制药害人害己。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